案例

分享

案例一

Z先生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他的家族生意曾经涉及多个领域和多个地区并且拥有众多的合作伙伴。Z先生从九十年代就开始经商,深知改革开放初期的众多机遇不可重现,反而未来可能遇到各种风险。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留给女儿一笔安全的财产,以供女儿将来生活及创业之用。我们根据Z先生的顾虑为他设计了大额保险和信托。数年后,Z先生因为多名生意伙伴担保而遭遇到多起经济诉讼以至最终破产。债主甚至于追债追到加拿大,要求他把保险和信托中的资产取出用于赔付。但法庭最终判决:他的保险和信托中的资产是出于父亲对女儿的责任而免于赔付。最终,Z先生为他当年“留给女儿最安全的资产”的决定而感到无比欣慰。

案例二

L女士是成功的投资人,每年都会从股票市场获得不菲的收益。感觉只要自己的投资技术足够过硬,什么理财避税都不值得浪费时间进行考虑。但随着加拿大个人收入所得税最高税率的不断提高,L女士还是感觉到不小的税赋压力,每年税季都要出售一定比例的投资用于缴付税款。终于在报税的时候,L女士决定认真听一下我们可以帮她如何进行财税规划。其实,问题的根源很简单:L女士从前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安全性高但收益率低的免税理财产品。但殊不知这类理财产品由于稳定和安全性高而具备“自融资”功能,也就是大多数金融机构都愿意把客户用于购买该金融产品的资金贷款回客户,并且贷款利息可以用于抵减投资收益。该产品每年不需要报税,被下一代继承时不需要缴纳任何税金。L女士茅塞顿开:这不就相当于我自己开了个银行贷款给我自己,我的银行赚了利息不用上税,我自己交出的利息可以用于抵税。每年我通过抵税多赚两个百分点的收入,我后半生的投资可以稳稳当当多赚一倍。

案例三

S女士10年前从深圳移民到加拿大。一落地就汇来100多万存在银行,之后买了房子,不欠贷款,先生是从事房地产业的空中飞人。夫妇二人来咨询海外资产申报,在了解了他们家庭的状况后给出合理化建议,但他们仍以加拿大税高为由,选择了保持现状:不申报资产。他们认为房子没有贷款,银行里还有不少存款,最多再转移一部分资金购生活用就行…… 随着国内地产行业形势的越来越不确定性,S女士及先生因为不愿申报海外资产及给家人一个长远的财税规划,目前面临一系列问题:财产的合理合法转移、家族财富的合理安排和避税。提前做好财税及海外资产的规划是移民生活的重中之重,其次保全财富及财富传承是高净值人群规划和管理家族资产的关注点。 

案例四

D先生移民加拿大之后便开始创业,很快他的公司便经营的非常成功,并且每年拥有丰厚的利润。纳税成了D先生的一大烦恼:自己和家人能从公司开工资和分红的数字都非常有限,再多发给家人的话就要按50%的税率以上进行纳税。因此,公司积累了大量资金。D先生把这些资金用于稳健投资,每年又产生了不少“被动收益”,从而导致11%优惠税率被取消而每年多付8万元税金。当得知将来传承公司还要再付出超过70%的公司资产的税收后,D先生甚至产生了放弃公司的打算。

我们帮助D先生重新进行了财税规划,帮助他的公司设立了拥有最大免税额度的保险账户。通过合理运作,这个账户中的自融资功能可以抵减公司投资收益,从而大幅减少了被动收入,并且将来大部分资产可以进行免税传承。经过数年的运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综合计算下来,通过规划D先生后代可以传承的财富高出未经规划的数字达三倍之多。D先生不无感慨地说:幸亏博睿金融帮我进行了有效的财务规划,让我的家人可以享受到我的财富。否则我这么多年打拼积攒下来的财富最后都跑到哪里去了我都不清楚。

案例五

W先生是老一代的成功企业家,早在2000年初就已经移民加拿大,他的名下拥有公司、房地产及多种投资。W先生的现任妻子比他年轻10岁,儿子早已成家立业。如何进行财富传承成了W先生的一道难题:不事先做出交待吧,恐怕自己身后少不了常见的争夺遗产的豪门恩怨;提前把财产分出去吧,又担心因资产不在自己名下将来被人忽视。所以就一直得过且过下来。

我们根据W先生的资产状况,首先帮他分析了一下被他忽视的税务问题:他的房产投资由于大幅增值传承之时回面临大额税收,而且他还把大量财产藏匿在公司中在传承时会面临更严重的税务问题。分析清楚之后,W先生才意识到税务局可能是会拿着他财产最多的一方。全家人都意识到这一点之后,都愿意坐下来认真对待这件事了。跟据W先生的要求, 我们帮把企业他进行重组转到儿子手里进行管理,同时也兼顾了W太太的权益。为了避免未来巨大的税赋帮客人进行了税务规划并设立了保险账户,确保他离世的时候有足够的资金支付给税务局,而无需变卖公司股份和房产投资。在W先生的要求下,我们会同专业的的律师帮他设立了满意的遗嘱。

案例五

来自台湾的C先生,因突发疾病过世。房贷、车贷、大儿子大学在读,小女儿刚刚小学…… 他的亲人和朋友举手无措,到处咨询后续处理流程及保单赔付,C先生的保险经纪刚好在外旅行联系不到,偶然的机会联系到我们。第一时间将保单信息和被保人状况以电邮的形式发给保险公司,一周内支票直接邮寄到受益人手里,直接免税赔付,免去遗嘱认证的繁琐手续和漫长的等待,减轻受益人在特殊时期下资金压力。让逝者安息,让家人渡过最艰难的时刻。 

案例六

D女士年届70的父亲在经历了2次拒签后终于要来加拿大探亲了,高兴之余,D女士也不忘给父亲购买旅行保险。在介绍完旅行保险产品后,考虑到老人家不可控因素较多,故我们建议D女士为父亲购买5万及以上的旅行保险…… D女士以父亲身体条件良好婉言谢绝,进而购买了1.5万保额的旅行险,她觉得父亲就来3个月,自己不会在这3个月里赶巧遇事的 。但天总有不测风云,老父亲在食用了不合适的食物后,导致二次住进医院,前后花费10多万加币。这件事情,D女士非常后悔没有听从建议。旅行保险,是大家出游期间不可小视的必备??无论境外游还是离开了BC的国内游,保单在手,保障左右。

案例七

S女士10年前从深圳移民到加拿大。一落地就汇来100多万存在银行,之后买了房子,不欠贷款,先生是从事房地产业的空中飞人。夫妇二人来咨询海外资产申报,在了解了他们家庭的状况后给出合理化建议,但他们仍以加拿大税高为由,选择了保持现状:不申报资产。他们认为房子没有贷款,银行里还有不少存款,最多再转移一部分资金购生活用就行…… 随着国内地产行业形势的越来越不确定性,S女士及先生因为不愿申报海外资产及给家人一个长远的财税规划,目前面临一系列问题:财产的合理合法转移、家族财富的合理安排和避税。提前做好财税及海外资产的规划是移民生活的重中之重,其次保全财富及财富传承是高净值人群规划和管理家族资产的关注点。 

案例六

40岁女性(标准身体)购买某保险公司$100万的分红保险,选择20年保证付清,每年需投入约$2.7万,假定将来实际付款也是20年,则20年共需投入约54万。若按6.5%的分红率不变测算,则她在65、75和85岁的现金值/赔偿额分别为:$121万/243万、213万/329万、347万/438万。如果她在65岁前一直没有动用保单里面的现金值(或者借用之后又都还回去了),那么,若从65岁开始采用保单抵押贷款方式使用保单里的现金值用作补充退休收入(假定贷款利率按4.25%不变,分红率按6.5%不变,贷款控制比例按90%不变),一直到84岁,则她每年可免税享用$9.8万(且不影响老年福利),20年共可免税使用: $9.8*20=$196万,假定85岁身故,则还可留下约$125万的免税资产给孩子(已减除向银行的借款本金和利息),总回报为:196+125=$321万;回报率为:321/54=6倍。本例中的用钱情况是在上述4个假定之下的平均用钱情况,所以,投保人一直可用到85岁,她累积的借款本金(196万)加利息(438-196-125=117万)之和(196+117=313万)刚好是当时所累积的现金值(347万)的90%。

案例七

40岁牙医,他的公司professional corporation有留存收益$40万。为了合理合法少交税,他在公司里为自己买了一份分红保险,每年需要付保费,20年付清。如果在申请保单的同时他也通过了IFA的申请,第一年他从公司的投资账户中取钱交保费以后,马上就可以将这比等额保费再从银行借出来,放回公司的投资账户,这样看起来他买分红保险的钱就等同于是找银行贷的。而且,不但每年这笔保费银行可以贷给你,支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也可以借出来,只要这些钱是用于投资或是生意用途,贷款利息还可以在每年报税时抵税。使用这个策略的结果是:他只需要每年自己支付申请费和年检费就可以拥有一份分红保险,给家庭一个保障;如果他85岁过世,还掉银行的贷款以后,还可以留给家人的遗产。 

案例十

2008年春节边上,来自中国南方的A先生陪太太来公司,因为太太想买一份大病险和一份人寿险。先生是位成功且精明的商人,谙熟精算。起初对于太太想通过保单防范房贷风险和为退休做资金规划的想法并不认同也并无阻止,只是不太放心太太而已…… 在交流、讲解、讨论和反复计算后,A先生不仅认同保险在家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还积极了解像他这样的非税居民是否可以购买保单。在后续的故事里大家也应该能猜到,作为非居民的A先生如愿购买了一份他心仪的保障,还经常和身边的朋友分享他的经历与经验。

在线留言